潮起金海湾,向海正图强!金湾区抢抓“一带一路”时代新机遇

金湾的一带一路“湾”,源起于“海”。潮起

千百年前,金海金湾机遇翻腾千里的海正西江水在这里入海,形成了一方辽阔而富饶的图强冲积平原,成为南越海洋文明最早的区抢摇篮;

数十年前,人们踏着蜿蜒的代新岸线追寻,发现了建设深水良港的一带一路独特禀赋,拉开了走向深蓝、潮起迈向世界的金海金湾机遇序幕;

跨越时间,踏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海正时代浪尖,因海而兴的图强号角,正在响彻这片通江达海的区抢世界级港湾。

……

如今,代新高质量对外开放,一带一路镌刻于金湾的基因,港口贸易、海洋工程、能源开采、对外招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极。未来,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为金湾下一次的“破局”,埋下向海图强的伏笔。

去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广东省提出“全面推进海上强省建设,打造海上新广东”。

今年,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战略格局愈发清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位居中国南大门、对外开放第一线,同时拥有空港、海港、铁路的珠海金湾,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海洋产业底蕴、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的“佼佼者”之一,将为珠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共建格局、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注入更坚实的底气。

金湾航空新城。

■源起山“海”

悠久海洋文明 彰显探索初心

探索海洋,是金湾的基因。

4000多年前的珠海金湾,大江与大海的交汇处,还是一片彼此遥望的岛屿。第一批成功渡过海湾的南越先人,聚居在饱经风浪洗礼的山海岬角,用刻画的方式在岩壁上雕琢,记录下探索海洋的心路历程。

这,便是金湾宝镜湾摩崖石刻遗址。

岩壁上,出海的木船破浪归来,岸上站满欢呼雀跃的人,人与海洋相伴相生的图腾,数千年后依旧栩栩如生。2000年5月,已故汉学家饶宗颐在此留下诗句:“归路烟波接混茫,飞虹天际闪孤光。千年岩画谁疏凿?又欲回车问夕阳。”

夕阳不会作答,金湾后人却知晓答案。

4000多年后的珠海金湾,探索海洋的精神得到接续传承,海洋也在不断哺育着这片大地。金湾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拉动海洋贸易、海水养殖、海洋文旅等产业不断兴起。金湾,因海洋改变了命运。

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

南越先人不会想到,曾经的木船现在化作了万吨巨轮——如今的宝镜湾摩崖石刻遗址对面,早已是一片现代化厂房。相距不远,年吞吐量超亿吨的深水良港高栏港日夜流转,满载货物的万吨巨轮进出繁忙。

南越先人不会想到,曾经的靠海吃海成为了现实写照——依托咸淡水养殖环境,金湾特色养殖业迅速兴起,“国字号”金湾黄立鱼、平沙桂虾凭借出色的品质“出圈”,从金湾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南越先人不会想到,曾经生活的地方成为热门观光点——在南水镇赤鱼头码头,一家鱼干店凭借一部电视剧爆红,让更多人关注到金湾。三灶之滨,草莓音乐节的浪漫落日,也足够让人对金湾印象深刻。

探索海洋,正在成为金湾高质量发展新的“标签”,引领金湾人前赴后继地奔向海洋、走向世界,拥抱新型全球化的新机遇。

■通江达“海”

壮大港口经济 成就出海底蕴

迈向海洋,是金湾的使命。

1988年,珠海在西部岸线选址建设深水良港,开发临港经济。1994年,高栏港珠海国际货柜码头投入使用,成为珠江西岸企业出海新窗口。

珠海高栏港。

高栏港随之成为珠海主力综合性枢纽港区——在高栏国码投用一年后,珠海港货物吞吐量跃居全国第五,奠定珠海开放“桥头堡”的地位。

时间流转,如今的高栏港已更现代、更智慧,也更繁忙。

根据高栏边检站统计,辖区内目前拥有含高栏国码在内的17个对外开放码头、54个对外开放泊位。其中,以煤炭、铁矿砂等货物为主的干散货码头,以化工品、液化气为主的化工品码头属珠江西岸最大的码头。

港口进化,金湾始终与之同向而行。

交通运输能力与日俱增。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空港、海港、铁路的县级区域,金湾空港、港铁联运网络越发成熟,进出口运力逐年提升。

外贸服务高地逐渐成型。今年6月,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封关投用,瞄准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加工等外贸产业,打造中国-拉美经济合作新平台。

高栏港口经济多元专业。今年3月,珠海高栏港疏港铁路物流园奠基开工,设计年中转能力约285万吨,助力港铁联运更专业、更高效。

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

依托港口,金湾与全球市场“双向奔赴”。

当前,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珠海港的战略支点作用越发显著,带动涉“一带一路”项目航次逆势增长,航线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助力中欧、中巴、中拉、中非形成更密集、多元的贸易往来。

以高栏国码为例,今年1至9月,该码头共计完成涉“一带一路”项目出口航次42个,出口航次数同比增长111%,货物总吞吐量33万吨,涉“一带一路”项目出口航次数创历史新高,全球外联内通网络不断成型。

■扬帆出“海”

海洋工程重器 驶向星辰大海

深耕海洋,是金湾的底气。

如今,当人们驱车前往高栏岛方向,远远就能看见一个侧卧式摆放的“钢铁巨物”。这便是仍在建设中、高达338米的“海基二号”深水导管架。

建设一个如此巨大的导管架,对场地有非常高的要求。“海基二号”的诞生地——中国海油珠海装备制造基地,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现在,在面积约207万平方米的珠海基地里,近万名产业工人奋战一线。从2013年11月至今,珠海基地已累计完成20余个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累计重量超33万吨。

“海基一号”“Seagreen海上风电”等全球海工领域的“明星产品”,从这里扬帆启航前往中国南海以及苏格兰等世界各地,奠定金湾在海洋工程领域的领先身位。

从金湾走向世界的,还有珠海海重钢管有限公司。

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中,海重钢管曾为桥桩建设提供超过1400根工程钢管桩,以稳健的品质托举“世纪工程”。近年来,海重钢管相继参与多个“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在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地参与运营5家工厂。

珠海海重钢管有限公司。

在致力输出技术的海工企业中,珠海派傲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深耕海外业务多年,派傲公司于2021年参与了“一带一路”明星工程——肯尼亚蒙巴萨港KOT油码头的管道铺设,开创5条海底石油管道同步铺设的新模式,用金湾智慧助力东非海洋能源经济的崛起。

现在,“走出去”的金湾海工企业并不鲜见。

三一重工、珠江钢管、烽火海洋、巨涛海洋石油……众多深耕海洋多年的企业组成金湾海洋工程强大的产业矩阵,成为金湾现代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一员。

它们的纷至沓来,离不开金湾优越的港口条件、成熟的产业配套。在产业规模效应日渐显现的当下,更多海工企业有望聚集于此,助推更多海洋重器驶向星辰大海。

■取之于“海”

开发海洋资源 打造能源枢纽

开发海洋,是金湾的禀赋。

从卫星地图上俯瞰金湾高栏岛南部,一方锋利岬角如同大陆的触角,直插大海深处,成为了大型油气管道登陆的天然良港。实际上,早在高栏港建设之初,便有人提出在此打造能源港的构想。

十余年后,瞄准珠三角市场的中国海油,开始将注意力投向珠海金湾:2006年,珠海-中山LNG管道建成通气;2013年,中海油金湾“绿能港”一期转入正式使用;2014年,中海油金湾高栏终端建成投用。

取之于“海”,用之于“民”,金湾开发海洋的步伐越走越快,也越走越稳。

当下,南海东部油田已经累计外输天然气突破600亿立方米,主要经金湾高栏岛登陆上岸,惠及粤港澳大湾区10个城市、10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8000多万人口。高栏终端也成为亚洲最大的深水油气田陆地处理终端。

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

金湾“绿能港”二期也在不断进化——今年7月3日,5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完成穹顶浇筑作业,实现主体结构完工。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届时金湾“绿能港”将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

大海的潜力远不止于此,金湾人深谙此道。

流转的海风蕴藏风电潜力。2021年,总投资53亿元的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定位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场项目。55台国产抗台风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矗立金湾南部海域,自信地展示着金湾开发海上风电的姿态。

广阔的海域,述说着光伏的未来。在三灶鱼林村管理的3600亩涉海鱼塘,珠海市首个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吸睛无数,计划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养殖鱼虾。根据计划,该项目建成后首年发电量可达3.36亿度,减排二氧化碳27.7万吨。

■众川赴“海”

立足全球视野 推动贸易往来

拥抱海洋,是金湾的视野。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至1990年,彼时,珠海“三来一补”风头正劲,荷兰家电巨头飞利浦率先落子三灶镇,开启了珠海西部地区外资招商的序章。

1994年,港资企业联邦制药同样注意到了三灶镇,将制药基地设置于此,成为未来近30年金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开端。

联邦制药落地后不久,美国迪信安保系统有限公司也在此设厂。2003年,德国博世入主该工厂,并将其打造为博世安防系统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

三个里程碑式的外资招商项目,标记了珠海汇入全球市场的足迹。通江达海、交通便利的金湾,随之成为海外优质项目登陆中国市场的“第一站”。年轻的金湾,也相伴全球化的浪潮迎来了“黄金20年”。

回顾这些外资项目,珠海英力士化工的产值多年名列前茅,索尔维、阿尔塔纳等企业逐渐壮大,TDK(东电化)、可口可乐、创纪光学等优质外资也为金湾注入新的活力。珠玉在前,新项目陆续到来。今年9月,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创全球最大的TPU工厂在金湾动工建设,布局大湾区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当下,代表中国智慧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开展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实践。

不难看出,新的全球化浪潮将由中国引领。对金湾而言,未来不仅要“引进来”,更要高质量地“走出去”——当下,金湾企业如同奔涌的江河,争相拥抱全球市场的蓝海。

“金湾造”远东幕墙用于迪拜塔的建造;“金湾创”科力通电动开瓶器抢占全球行业80%以上市场份额;“金湾产”奔图打印机远销世界110个国家和地区……百舸争流,“金湾牌”产品行销世界,折射金湾企业抢占全球经济复苏先机的信心,乘时代之势绘就着新的出海蓝图。

■筑梦珠“海”

多元海洋经济 助力产业升级

用好海洋,是金湾的担当。

今年10月20日,“万山”号测试指挥艇在金湾平沙镇正式交付。这艘长达30米的高端船艇,将服务于南方海洋实验室,用于海洋试验、海上通勤等领域。

这艘船的制造商,便是闻名业界的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2003年落地平沙以来,太阳鸟沿着“一带一路”的版图走向了坦桑尼亚、东南亚等地。

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除了老牌游艇企业外,后起之秀也为平沙游艇产业带来全新活力。

今年7月,由伊利亚特游艇(广东)有限公司承建的ILIAD 53F双体动力游艇完工下水,在2023年澳大利亚悉尼国际游艇展上进行全球首发。

伊利亚特主打高端私人游艇定制,落户金湾不足两年,在海外已积累了不菲的声望。不久之后,伊利亚特3号工厂也将投用,提升游艇的产能。

当下,平沙镇已成为国内最大、档次最高、密集度最强的中高档游艇制造生产基地。吸引游艇企业集聚金湾,港口与区位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位居湾区西岸,珠三角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可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原材料;依托高栏港口,制成的游艇可以通过驳船或货轮,从金湾发往世界各地。

优势叠加,不断放大金湾海洋经济的“覆盖面”。

海洋科考,金湾身居“第一线”。其中,排水量6880吨的“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将母港设置于高栏烽火海洋码头,首航前往南海开展大气、海洋、生物三大领域科学考察。

海空联动,金湾开辟“超车道”。坐拥空港、海港,金湾打造空港智慧物流园,快件发空运、大件发海运,多样化的物流体系为金湾企业的出海之路提供更多选择。

金湾的海洋基因,也融入了“国之重器”的血脉。

在位于金湾的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厂房,海陆两用的“鲲龙”AG600飞机从滨海飞向蓝天,在中国航展上留下的倩影已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经典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