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红”擦亮潮州文明底色

  春节期间,志愿红潮州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擦亮潮州气氛。当大多数人在欢度假期时,文明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底色人则坚守在我市景区景点、交通要道等地,志愿红或疏导交通、擦亮潮州或维持秩序……他们就是文明舍弃节假日休息、主动为群众服务的底色志愿者。他们用行动彰显朝气,志愿红用行动诠释担当,擦亮潮州让志愿服务之花在潮州美丽绽放。文明


  “您需要口罩吗,底色这里可以提供。志愿红”“请进来服务点避雨吧。擦亮潮州”位于东门街头的文明青年志愿服务点,几名志愿者正热心为游客提供服务。古城区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节日期间人流骤增,志愿者们耐心做好路线指引、维持排队秩序、门票指引等服务。


青年志愿者向游客发放宣传资料。


  “您好,这个路口不能停车。”市区开元路与义安路交界路口是车流交汇点,不少汽车、三轮车、游客聚集在此,几位志愿者正在疏导交通。“请大家有序通行,不要拥挤。”晚上,在古城区防汛通道下水门城楼处、滨江长廊斑马线前,身穿荧光色马甲的志愿者正忙着疏导交通,热心为游客指路。见到一位老年人腿脚不便,志愿者立刻上前搀扶,大家也自觉为他们让行……


  团湘桥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团湘桥区委主要负责开展旅游指引、车辆停放、秩序维持等志愿服务,维持古城区旅游秩序。其中,湘桥区太平初级中学、区文广旅体局、牌坊街商圈党群服务站设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点。此外,还有志愿者在牌坊街南桥入口、开元路口、广济门开展志愿交通指引服务。

志愿者在牌坊街引导游客佩戴口罩。


  “您好,请正确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有序排队。”“请将身份证放在识别机器上,佩戴好口罩,头部准确对准识别框内,确保仪器能够检测到您的体温。”在高铁潮汕站南站房,志愿者们身穿红色马甲,佩戴口罩和手套,变身暖心“引导员”,耐心引导旅客进站。


  自春运大幕开启后,为严防疫情输入,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我市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志愿者前往高铁站、汽车站、青年志愿者驿站等重要场所,开展秩序维护、引导咨询、安全劝导等便民服务。志愿者们穿上“红马甲”,守护“健康绿”,用行动温暖每位旅客的回家路。


  连日的阴雨天气,寒风中坚守的志愿者们的雨衣早已湿透,脸部被雨水打湿,举着牌子、指挥棒的双手也冻得通红。但他们的工作热情依然高涨——我参与,我奉献,我幸福,这是每一位志愿者内心的真实写照。


  曾小明是潮郡文化志愿者联合会的副会长,参加志愿服务已近十年。十年来,他坚持利用闲暇时间投身文明劝导、护河巡河等志愿活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志愿者在韩江大桥引桥处疏导交通。


  春节期间,曾小明也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他介绍,此次潮郡组织约40人次志愿者分班次轮流执勤,在牌坊街青年志愿者驿站、下水门、北关旅游服务中心开展文明劝导、旅游宣传等志愿服务,每天服务时间为上午9时至晚上9时30分。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因为共同的目标——让这座城市更加有序、更有温度而聚集到一起。“尽管连日来天气寒冷,阴雨绵绵,但丝毫没有阻挡大家的热情。”曾小明说,志愿者们每天都准时到岗,圆满完成任务,用行动诠释了志愿精神,收获了市民游客的好评。


  “来,我帮您拿行李,您要乘坐的车辆往这边走,请跟我来。”“太谢谢你了。”在高铁潮汕站内,一位旅客怀中抱着小孩,手里还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志愿者孙键婷见状赶忙上前帮忙拿行李。26岁的孙键婷是潮安区沙溪人,也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她告诉记者,在她读高中时,也曾到高铁站参与志愿服务。今年回家前,她便想在春节假期里做点有意义的事。后来她通过“i志愿”平台得知了这一志愿服务,于是便报名参加。“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能提升自己,收获一份份喜悦和满足。能为自己的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更觉得开心。”


  “请佩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这样一句简单的话,23岁的大学生孙树萍一天不知道要说多少次。孙树萍说,此前在学校,她也参加过志愿服务。寒假时,她通过“i志愿”的招募来到高铁潮汕站,还担任潮汕站春运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小组长,为旅客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为家乡做一点贡献。“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她说,天气虽然很冷,但在帮助他人后,得到一句句“谢谢”“你辛苦了”,让她感觉十分暖心,也是她继续坚持的动力。


在高铁潮汕站,志愿者为旅客提供指引服务。(潮安区桑浦爱心志愿者协会 供)


  “自1月17日开始,潮安区桑浦爱心志愿者协会组织近140名志愿者,分班次轮流执勤,从早上5点多到深夜12点多,在高铁站开展路线指引、落地核酸、维持秩序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潮安区桑浦爱心志愿者协会理事郑鸿标说,大家都是为了让潮州交通和旅游秩序更好。


  在牌坊街、滨江长廊、西湖公园、防汛通道、高铁站等公共场所,都可以见到志愿者的身影,“志愿红”成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用自己的热情充分诠释了爱心善意和志愿担当。


  志愿者们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众多游客的好评。“下了高铁,需要填写什么资料、准备什么,都可以请求志愿者帮助,他们也耐心为我们解答服务,很感谢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春节返乡的蔡女士对志愿者的服务称赞不已。来自福建的游客黄女士同样竖起了大拇指:“潮州景美,人更美!这两天到潮州旅游,感受到潮州人的热情,志愿者为我们指路、帮我们拍照留念,非常贴心,潮州真是一座非常温暖的城市。”


  一直以来,我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了市文明办牵头总抓,多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为进一步壮大我市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培育潮州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市文明办印发了《潮州市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以更好地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市文明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志愿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文化、文艺、教育、科技、卫生、环保、司法、民政等重点领域,建立“8+N”志愿服务队伍,统筹整合专业资源,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社会化水平。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296035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1820个,2021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450万小时。


  湘桥区太平街道成立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以及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卫生健康、科普教育、法律服务、生态环保等6支志愿服务分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持续推进提供有力支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创文创卫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近200场……在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方面,市文明办扎实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水平。


  目前,全市共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16支,志愿者人数3万多人。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疫情防控、“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文明餐桌”“乡村振兴”“爱国卫生运动”“公筷公勺”“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潮文明·心出发”“我们的节日”等主题,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文明实践志愿活动2万多场次。


  为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整体水平和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市文明办还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打造“文化古城、乐享名街”——古城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项目、“争当文明潮州呵护者”等地方特色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 文/本报记者 吴冰 吴育杭 丁玫


  □ 图/本报记者 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