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中心医院率先运用淋巴示踪技术完成一例高难度甲状腺癌手术

新技术助力提高手术疗效 

市中心医院率先运用淋巴示踪技术完成一例高难度甲状腺癌手术 


56411704242430796.jpg
关节运动医学科团队为患者取除钢板。潮州成例


  近日,市中术完术市中心医院完成了我市首例利用淋巴示踪技术协助超高难度的心医先运甲状腺癌手术。


  甲状腺癌,院率用淋是巴示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常见,踪技状腺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高难85%。该病的度甲特点是极易且较早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可高达20%-90%。癌手甲状腺的潮州成例切除及必要区域的淋巴结清扫是针对甲状腺癌的主要有效治疗方法。因术区存在重要器官、市中术完术血管、心医先运神经等,院率用淋极易损伤周围组织导致严重的巴示手术并发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踪技状腺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癌根治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可产生严重的影响。


  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甲状旁腺主要通过术者对其位置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的辨认来保护。淋巴示踪技术就是一种较新的形态显露技术,通过注射示踪剂使甲状腺和淋巴结显影,从而协助术者区分甲状腺、淋巴结与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大大降低术中甲状旁腺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增加了淋巴清扫的数量和淋巴结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患者小彩(化名)今年32岁,发现颈部肿物1年余入院。由于没有红肿疼痛等不适,因此患者没有重视,未进行检查和治疗。近3个月来,患者察觉肿物增大,偶尔出现吞咽时有哽咽感,于是到医院就诊,B超和颈部CT提示颈部的甲状腺右叶有一个4.2×2.7×2.0厘米的结节,右侧颈部Ⅱ、Ⅲ、Ⅳ、Ⅵ及Ⅶ区可见多个低回声淋巴结,且左侧锁骨上可见一大小1.5×2.2厘米的淋巴结,而且发现右侧Ⅶ 区存在一团淋巴结,大小约2.0×1.6厘米。根据影像学结果,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需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


  术前CT提示颈部多发转移淋巴结,并且右侧VII区淋巴结位于头臂动静脉之间,位置极其刁钻,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据介绍,该病例为较罕见病例,手术难度极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原发肿瘤较大,不排除已侵犯食管、气管、喉返神经等重要结构;右侧VII区淋巴结位于头臂动静脉之间,该处深入胸廓内,操作危险且极为困难,一旦损伤大血管,出血难以有效控制,存在剖胸可能;右侧肿瘤向左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较为少见,也增加了手术范围和难度。经科室疑难病例讨论,决定为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右侧Ⅱ-Ⅶ 区+左侧Ⅲ、Ⅳ、Ⅵ区)。术中运用淋巴示踪技术以准确定位淋巴结,避免淋巴结残留遗漏增加术后复发风险。


  在孙鹏博士及其团队的努力下,手术历经5小时顺利完成,过程顺利,术中出血量约10毫升,术后病人无手足抽搐、声音嘶哑、淋巴漏等手术并发症,术后复查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未见明显降低。术后6小时进食,4日后拔除颈部引流管出院。


  术后病理提示,患者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共清扫48枚,其中23枚可见癌转移。


  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时应用淋巴示踪显影技术,有助于降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颈部淋巴结的清扫数量,缩短手术时间。且国内研究表明该示踪剂无致癌性,几乎不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据孙鹏博士介绍,绝大部分甲状腺癌早期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很多病人因此不够重视,从而耽误了病情,切莫自行以症状的有无来判断病情,应尽早寻找专科医生获得专业的诊疗意见;早期淋巴结转移是乳头状癌的发病特点,初次手术彻底的清扫是术后疗效的有力保证,运用淋巴示踪技术,有利于发现并彻底清扫隐匿的可疑淋巴结,提高手术疗效。


(潮州日报通讯员 蔡希凡)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庞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