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经济V型反转短板 CMF建议下一步发力均衡复苏

摘要:“未来的补齐步政策就是要对冲这种不确定性,同时能够朝着均衡复苏的经济F建角度去发力。”王晋斌说。反转

补齐经济V型反转短板 CMF建议下一步发力均衡复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尽管中国经济实现了V型反转,短板但由于疫情冲击各个行业差别非常大,议下提升总量和结构性的力均刺激政策对不同行业的作用和力度的差别也非常大,经济中的衡复供给修复和内部需求修复并不均衡。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补齐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F建中诚信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反转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月度分析报告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书记、短板副院长王晋斌表示,议下非均衡复苏是力均一个必然。目前,衡复不确定性的补齐步东西还有很多,在阶段性情形下,中国经济复苏明显,这是很不容易的。接下来应该用政策发力,来均衡经济的复苏。

“未来的政策就是要对冲这种不确定性,同时能够朝着均衡复苏的角度去发力。”王晋斌说。

复苏尚不均衡

尽管中国经济逐渐向好,但相较之下,复苏仍然存在相对短板。

截止6月10日,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99.1%,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90.1%。因此,从供给角度看,全国各地的复产复工总体基本修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从消费来看,1-6月份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71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3%。因此,在总体上,中国经济中的供给和内部需求的修复不均衡。

相比之下,制造业复苏好于服务业。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修复快于固定资产;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修复快于民间投资的修复;第二产业(制造业)的修复慢于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修复。

总体上,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二三线城市涨幅延续回落态势;并且整个6月份以来,股市价格有一定程度的修复。相比较今年上半年经济的修复,金融资产价格的修复快于实体经济的修复。

物价方面,推动物价变化的因素持续不均衡。食品价格的上涨及变化成为物价变化的重要推手,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为主要推手。由于食品主导了CPI的变化,CPI和PPI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换言之,CPI的上涨并不是由PPI主导推动的。

不过,进出口中内需修复和外需修复不均衡得到了改观。以人民币计价格,6月出口同比增长4.3% 进口同比增长6.2%。从贸易构成来看,今年上半年一般贸易占比60.1%,说明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产业链的位置相当稳固;从进口来看,从4-5月份的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变为正增长,一方面说明国内复工复产提振了需求,另一方面和中方积极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有关。

在王晋斌看来,目前国内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比如,此次南方的洪涝灾害破坏力巨大,受灾区域都是鱼米之乡,也是贡献中国GDP很重要的区域,这对中国经济的复苏产生巨大影响。国际风险的不确定性也要引起重视,由于不确定性,跨境资本近期对中国的流入较多。同时,疫情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防控任务仍然不能放松。

“下半年经济走势与疫情控制非常重要,中国经济之所以实现V型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疫情控制比较好,才能更加放心的复工复产,很多宏观政策支持措施用上去才有效。”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丁爽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认为,下半年有两条战线要抓,那就是防疫和经济恢复,这是底线思维。

政策发力均衡

在丁爽看来,和全球范围内其他经济体比较,中国经济恢复明显,但是和理想状态相比,中国上半年的表现还有提高的余地,还有很多不均衡需要解决。

今年上半年,金融融资的体系的变革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融资比重占到所有融资比重的30%,这是一个历史高点。应该应该把握住机会,推动资本市场深层次的改革。

比如,房地产方面,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信贷占整个信贷25%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例,较此前高位的40%回落明显。接下来应该控制居民加杠杆投资房地产,不鼓励居民房地产抵押再融资,坚守居民财富杠杆率不要上升。居民的储蓄是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能够有底气的基础元素,所以坚决不能鼓励居民加杠杆。对股票市场,要强调市场的融资功能和投资者回报功能平衡的政策。疫情下有很多困难企业,通过市场加大并购力度,让疫情的冲击下的市场资源重新配置,这是整个市场重新配置资源的好机会。

在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方面,1-6月大致用掉了60%-70%的预期份额。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率维持相对低位是确保后期总量递减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货币政策并未转向的重要标志。同时,受到南方洪水影响,应重点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信贷规模,同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要进一步落地。建议央行不要频繁就施政规模和信贷社融规模发表看法,引导市场预期,也不能完全概括所有不确定性。

消费政策方面,应该进一步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鼓励前期各地的消费券、就业消费券等刺激需求的创新办法,增加消费才能降低产品库存,匹配消费和投资,刺激消费应该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重点。

“收入和消费下滑是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导致经济总供给和居民需求不匹配的根本原因,只不过上半年的出口超预期缓和了这种矛盾,房价与物价的上涨进一步挤压了居民的消费支出和消费信心。在坚持’住房不炒’的正确政策下,可以不提高居民财务杠杆,有利于消费,但靠投资拉动的内需要想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存在很大的难度,需要股票市场良好走势的配合来刺激消费、企业投资以及通过适度减持改善企业现金流。”王晋斌表示。

在他看来,信贷和社融规模60-70%份额的使用以及金融系统配合财政政策资金的使用可以拉动生产性的内需,在外部环境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可持续性存在一定的风险。只有提振居民收入和消费才能形成以内需为主、内外双循环的健康发展格局。因此,下半年的宏观政策需要有进一步调整,要聚焦在如何增加居民收入,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上。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