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门无声公益行走进校园,容闳公学上演“光影的故事”

“这幅作品名叫《看见声音》,快门拍摄者是无声一名7岁的听障女孩。她用相机拍下一只带有重影的公益故事耳朵,仿佛在告诉大家:‘虽然我们听不见声音,行走学上但通过照片我们能被看见’。进校”12月5日,园容演光影珠海传媒集团摄影记者、快门快门无声公益项目创始人朱习正在横琴容闳公学图书馆向该校学生志愿者们讲解一张特别的无声照片。

图为珠海传媒集团摄影记者、公益故事快门无声公益项目创始人朱习正在横琴容闳公学图书馆向该校学生志愿者们讲解一张特别的行走学上照片。

当天,进校正是园容演光影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快门无声十周年校园公益行走进横琴容闳公学,快门60幅由听障儿童拍摄的无声摄影作品展在学校图书馆开展,朱习为容闳公学志愿者悉心讲解一幅幅写满故事的公益故事摄影作品。当晚,一场有趣、有料的学生摄影课在容闳公学学术报告厅举行,朱习为近200名学生生动地讲述了“光影的故事”。

“快门无声”公益项目由珠海传媒集团摄影记者朱习于2014年发起创立,旨在教授听障孩子摄影技术,用镜头为无声世界的孩子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发现并记录世界的美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截至目前,共有201位听障青少年及聋儿通过项目免费接受了系统的摄影培养,有的学员还具备了无声摄影师的基础职业技能。项目还研发了我国第六套专业手语——《摄影专业手语》,于2018年出版并无偿分享给社会。

本次摄影展以“静待花开”为主题,共展出60幅快门无声学员摄影作品,其中50幅选自“2023年民声共建春季班”学员的作品,另外10幅是十年来开设了快门无声摄影课程的三所学校(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香洲琪琪聋儿语言康复中心)学员的代表作。拍摄者绝大多数是14岁以下的儿童,以5—8岁的儿童为主。这些作品,每一幅都是听障孩子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感知,是他们心灵的直接反映。

图为横琴容闳公学学生观赏听障儿童拍摄的摄影作品。
图为横琴容闳公学学生观赏听障儿童拍摄的摄影作品。

“镜待花开”学员摄影作品校园巡展是“快门无声”公益项目的又一次暖心行动,它为听障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表达情感的舞台。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听障儿童在摄影方面的才华和潜力,也向社会传递了他们的心声和愿望。

“无声的人可以通过快门说话。”在容闳公学学术报告厅,五年级学生李宗明在认真聆听了朱习老师带来的摄影课之后,表达了他对“快门无声”的理解。在这节摄影公益课上,朱习不仅传授了非常实用的摄影技巧,还通过图片鲜活地讲述了摄影背后的故事,学生们全程认真思考,与老师热情互动。

图为珠海传媒集团摄影记者、快门无声公益项目创始人朱习正在横琴容闳公学与学生互动交流。

“容闳公学学生发言踊跃,思路清晰,表述还充满了诗意、哲理与童趣,非常棒!”朱习认为,通过摄影展与学生摄影课堂,孩子们不仅学习了摄影艺术的基础知识,也看见了身边听障同龄人和他们的才华,对快门无声摄影公益项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听障人士的“无声世界”有了更多的理解。

据了解,快门无声校园公益行项目还将为教师开展摄影讲座,首场教师摄影讲座12月8日在华发教育研究中心举行,华发教育旗下17所学校、幼儿园60余名教职员工将参与此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