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孩子易生病?珠海中医支招如何增强脾肺!

入秋后的秋季强脾珠海,虽然高温还在,孩易何增但空气湿度下降,生病昼夜温差变大,珠海中医支招这个季节小儿生理又有“肺常不足,秋季强脾脾常虚”的孩易何增特点,更容易诱发呼吸、生病消化系统的珠海中医支招疾病。宝宝们如何在这个季节避免疾病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传统疗法科王雪玲医生给您支招!秋季强脾

小儿秋季要重“养收”

小儿秋季起居,孩易何增首先要遵循“早卧早起”的生病原则,夏天白昼时间长,珠海中医支招入秋后入夜变早,秋季强脾顺应变化,孩易何增建议小朋友们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入睡,生病适当增加睡眠时间。秋夜较凉,晚上睡觉前应关好门窗,腹部盖好薄被,防止脾胃受凉。初秋时节,天气变化无常,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室内的空调温度不宜调得过低。

古有“重阳登高”之习俗,秋高气爽时节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期,可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进行锻炼,如登山、骑单车、散步、慢跑、跳绳等,以微汗出为度。初秋来临,湿热并重,小儿常常出汗过多,保持皮肤清洁及保湿尤为重要。建议秋季小儿洗澡不宜过多,宜清水冲凉,避免使用碱性肥皂。

中医疗法健脾肺

穴位贴敷疗法:以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为主药调制的药膏贴敷相应穴位,起到温养肺脾、防病保健的效果。适合怕冷,容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炎等小儿。

雷火灸治疗:雷火灸具有温通驱寒、化瘀通络作用,可选择腹部神阙、关元;背部肺俞、脾俞、肾俞等穴,适用于反复虚寒性鼻炎、咳嗽、腹泻、腹痛等小儿。

中药沐足:中药外浴取其药性,避免口服,可起到发汗散寒、祛湿通络等功效,小儿秋季多风多燥,可使用荆芥、紫苏、茯苓、陈皮、法半夏、竹茹、枳实等适量中药煮水,调水温至38-40度,沐足10-15分钟(没过脚踝),每周可2-3次。最宜反复手脚凉、少食多积、反复感冒小儿。

小儿推拿:秋季阳气收敛,伴随着“秋老虎”肆虐,岭南地区基础温度高,冷空气来袭时往往气温波动较大,风、燥、寒、热各种外邪交杂。补养肺气,健脾助运,滋养肺胃之阴,为小儿调护重点。体质弱,出汗多,易感、易腹泻的孩子,也可在在秋天进行养肺健脾的保健推拿调理,增强肺脾功能。

小儿秋季食疗推荐:

1.莲藕排骨汤

材料:莲藕500克,猪排骨500克,黄酒、生姜、葱、盐各适量。

做法:猪排骨切段;将藕洗净切片,与排骨同置1500毫升温水之中,加黄酒、姜、葱各适量,水沸后文火炖90分钟左右,加适量盐,即可食用。

功效:补脾益肺。适合于任何体质,建议1周1-2次,小儿2岁以上为宜。

2.杏仁萝卜猪肺汤

材料:猪肺200克,白萝卜60克,杏仁10克,盐适量。

做法:将三种食物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熟烂。

功效:滋阴补肺、止咳化痰。2岁以上可食用;若孩子湿热或寒湿重,不建议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