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稳根左边戴继双右边孙丕恕 三企业巨头同框都说了啥?

摘要:3月13日上午8时,梁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代表通道”上9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根左第三组出场的边戴是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继双沈阳鼓风机集团董事长戴继双。右边业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摄影报道

1_meitu_1.jpg

代表通道现场

3月13日上午8时,孙丕恕企说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代表通道”上9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头同第三组出场的框都是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梁稳沈阳鼓风机集团董事长戴继双。根左

《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边戴两个传统制造业巨头,继双一个信息产业大腕,右边业巨三人在人民大会堂同框,孙丕恕企说啥尤其是头同久未露面的梁稳根站在中间,气氛相当活跃。

完不成数字化就翻船

2_meitu_2.jpg

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

面对记者提问“传统制造业如何面对数字化浪潮”,梁稳根的回答很简单:

“没有统一答案。”

他随即解释称,要干好这件事,挑战很大。我这几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领三一集团完成数字化转型,三一集团产品有港口机械、矿山机械等产品,目前已接近世界水平。

“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怎么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到底什么是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梁稳根认为,首先,核心业务必须全部在线上;其次,全部管理流程靠软件;第三,产品高度智能化,管理流程高度信息化,与客户、代理商、供应商实现智慧物联。

梁稳根说,我们现在是制造大国,正处在两个重大战略机遇的交汇点上,一个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二个是新技术浪潮,也有人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如果能够抓住这两者交汇的这么一个旷世的机会,更快更好完成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那么中国肯定会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

“这件事,三一要么就翻身,要么就翻船。如果说我们能够成功的完成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转型的话,那么我们肯定再次强大;不能完成数字化的话,我们就会翻船。”梁稳根称。

中小企业用好工业互联网

3_meitu_3.jpg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

孙丕恕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年来,特别是最近5年中国信息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行业,更是风生水起。

“5年前,全球前五的厂商当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现在全球前五的厂商中有3家来自中国,中国服务器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跟跑、伴跑到实现局部领跑。浪潮服务器稳居全球前三,中国市场占有第一,增速全球第一。为中国计算力水平位居全球前列做出重要贡献。”孙丕恕以服务器举例说。

在孙丕恕看来,中国信息产业及互联网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主要原因是:

国家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企业成创新发展,企业研发费用逐年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进入新阶段,以给互联网企业研发、开发的服务器为例,浪潮与互联网企业不只是简单的客户关系,而是双方建立研发团队,针对互联网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个性化研发,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提高了双方的竞争能力,实现了双赢;

中国市场巨大,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沃土,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就是在这样的沃土中产生的。

孙丕恕表示,工业互联网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倍增器。现阶段需要做的工作有,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畏难、畏惧情绪;实体经济应用千差万别,根据各自需求各个企业要进行个性化的定制、个性化的研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

“我们信息技术企业一方面要加快自己的发展,同时要承担起帮助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担,打造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为实体经济插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翅膀,推动中国由互联网大国向互联网强国转变。”孙丕恕说。

创新是最核心的技术

4_meitu_4.jpg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鼓风机集团董事长戴继双

戴继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沈鼓集团是为能源行业提供工业心脏设备的装备制造企业,成立65年以来,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沈鼓集团从昔日的跟跑中发展到现在的并跑者,正在向领跑者迈进。

“沈鼓集团通过创新实现突破和跨越,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还加大了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新技术和新业态来打造沈鼓集团发展的新动能,建立沈鼓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实现了为用户设备在线监测、远程诊断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服务型制造的收入也占到总收入的30%以上。”戴继双称。

对于传统国有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形成竞争优势,戴继双认为:“第一是改革,沈鼓集团将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动力的创新体制和机制;第二是创新,只有不断地坚持创新,才能掌握最核心的技术,才能拥有最尖端的产品;第三是转型,加大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占领行业产业的最高端;第四则是人才,打造有利于高端人才发展和创新的平台;除此之外,还要将创新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