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变身”乡村游胜地

  􀳊本报记者 李旸暄 梁佳涛

  “越是变身难啃的骨头我们越要想方设法啃下去。”“说一次不行,贫困就说两次,村乡村游再不行就登门拜访、胜地耐心解释,变身一定要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贫困理解和支持!”……20日恰逢周日,村乡村游记者来到饶平县东山镇东明村村委会,胜地驻村第一书记陈向群和村“两委”干部正围坐在办公室内探讨着新农村建设各项事宜,变身大伙脸上丝毫不见工作繁杂的贫困倦怠之意。

  东明村位于饶平县中部,村乡村游距离县城38公里,胜地地处闽粤交界处,变身村子四面环山,贫困是村乡村游新时期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全村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900余人。村内有耕地512亩,村民主要种植柑橘、青梅、橄榄、茶叶等,靠传统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

  “2017年底,潮漳高速通车,将东明村到潮州市区原本90分钟的车程缩短至仅45分钟。”陈向群对记者说,“道路通了,村里的青梅、柑橘销路也打开了,村民还办起了农家乐,东明村刮起了一股乡村旅游风。”

  如今,宽敞平坦的大道从潮漳高速出口一直连接到东明村内,时逢隆冬,村道旁却可见不少旅游巴士和私家车停驻,三五成群的游人或漫步,或嬉闹,不亦乐乎。“我们村盛产青梅,青梅种植面积多达800亩,每年一二月间,大片的梅花盛开,很多来自福建、潮州市区的游客到这里休闲观光。”陈向群自豪地说。

  “我来东明村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我们村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陈向群一口一个“我们村”地向记者介绍说,在他心中,早已把东明村当成自己的家。为促进东明村的环境改善,陈向群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入户耐心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至目前,东明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总进度已完成了75%,村容村貌实现美丽蜕变。

  在推进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有一户村民的创新举措尤为亮眼。村民陈炳辉利用自家的废弃猪舍,改造建起了农家乐。一间间猪舍摇身一变成了餐馆包厢,废陶罐、老稻草、大石头全成了装饰的宝贝,院子里各色花卉竞相开放。谁能想到,这片空气清新、景色怡人的农家乐,曾经是臭气熏天的养猪棚。

  此外,为助力脱贫增收,村党员干部积极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以实际行动为村民幸福指数“加码”。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章维组织成立种养合作社,与饶平县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建立青梅深加工厂;村委会副主任陈文辉种植开发“采摘园”,邀请两户贫困户通过免息贷款参股,每年可增收2400元,还雇用了部分有劳动力贫困户,增加他们的收入。首期10亩“圣女果”采摘体验园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慕名前来。“采摘园的好效益让村民们都跃跃欲试,争相准备大干一番。”陈向群告诉记者。

  采访最后,陈向群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们村正朝着这个目标阔步前进,举全村之力打造省际交界贫困村样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