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黄金鲹在广东成功实现人工繁殖

11月1日,新突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破黄广东海洋水产种业迎来新突破:黄鹂无齿鲹(俗名“黄金鲹”)人工繁殖成功并首次实现工厂化大规模育苗。金鲹

南方+ 黄进 拍摄

当前,广东广东正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成功而如何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的实现多元化,是人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头等大事。为此,繁殖广东把种业创新作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新突关键环节,重点围绕深远海养殖品种尤其是破黄鱼类通过加强种质保存、选育和开发新养殖品种的金鲹研究,推动实现海水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广东

黄金鲹,成功作为一种肉质细嫩、实现营养丰富、人工市场价值高的名贵海水经济鱼类,具有适合深远海养殖鱼类品种的优良特性,然而,一直以来,其人工繁育技术还不成熟,无法实现大规模苗种培育,仅靠野外捕捞。

因此,省农业农村厅统筹部署黄金鲹人工繁育重点攻关研究,并支持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中心试验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吴锦辉主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林蠡和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王庆等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对“黄金鲹人工繁育和大规模苗种培育”进行重点攻关研究。

南方+ 黄进 拍摄

经过多年攻关研究,目前,项目研制了一系列人工繁育和苗种规模化生产技术。完成了黄金鲹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强化培育技术、人工催产技术等。采用鳗鱼粉、鱿鱼、沙虫按照5∶3∶2的比例混合成催熟饵料对雌雄亲本进行人工催熟处理,并在人工催产后开展干法受精,最终实现黄金鲹人工繁殖。

此外,项目还首次实现黄金鲹工厂化大规模育苗。依据黄金鲹的生活习性,明确光照、温度、溶解氧、pH值、盐度等养殖条件;研究鱼苗开口饵料、活饵料序列、配合饲料驯化、营养强化、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条件,实现黄金鲹工厂化大规模苗种培育。“项目取得的进展为黄金鲹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将是广东深远海海洋牧场建设的一张新名片。”吴锦辉说。

10月28日,在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中心试验基地的项目成果评价会现场,黄金鲹良种繁育车间养殖池中,一尾尾黄金鲹鱼苗悠闲地游动,身体泛着金黄色的光芒,这些便是黄金鲹亲本和鱼苗。

南方+ 黄进 拍摄

评价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收集和储备了黄金鲹的亲本300多尾,建立了亲本培育环境条件,设计了亲本强化培育饲料配方,开发了有效的人工促熟和催产方案,获得受精卵780万粒,孵化出45.3万尾仔鱼,研发了育苗的饵料序列和人工配合饲料,培育出3—12厘米的黄金鲹鱼苗6.86万尾,育苗成活率15.1%。“该成果为黄金鲹苗种的大规模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黄金鲹的产业化养殖奠定了基础。该阶段性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评价会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超群说。

“黄金鲹作为深远海网箱养殖品种,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说,当前,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研究方向也是正确的,希望继续努力,研究过程中,若遇到困难,一定要及时解决,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