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丨中潮携手战贫困 合力攻坚结硕果

  本报记者 梁佳涛

  2016年,小康中山、生活手战潮州两市建立新一轮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关系,决战决胜结硕对口帮扶我市饶平县、脱贫潮安区共18个镇38个省定贫困村。攻坚丨中攻坚果从 “喜结良缘”那一刻,潮携两市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贫困共同扛起脱贫攻坚的合力政治使命。五年来,小康我市“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生活手战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决战决胜结硕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高,脱贫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攻坚丨中攻坚果全部贫困村、潮携贫困户如期达标顺利退出,贫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奔康工作结出丰硕成果。

  坚持党建引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让脱贫攻坚的列车快速平稳地前进,好的“车头”是关键。五年来,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多次到潮州市调研对接,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与此同时,潮州市党政代表团也多次前往中山调研,深入交流对接脱贫攻坚工作。

  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中山驻县工作组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山、潮州先进党组织与贫困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双结对”活动,中山市共有73个机关、社区和企业的党组织(党委、党支部)分别与潮州38个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每年牵头组织中山结对支部来潮州结对帮扶村座谈、交流、慰问、走访,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促进脱贫攻坚。潮州市现有3个省定“红色村”,其中两个分别是中山横栏镇对口帮扶的饶平县上饶镇上善村、中山南区对口帮扶的饶平县东山镇湖岭村。作为潮州强化党建引领,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示范典型之一,如今,上饶镇上善村党建飘“红”、产业透“绿”,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持续激活当地的一草一木,初步探索出一条“红色+绿色”的特色乡村振兴路,实现了全村脱贫。中山驻村工作队与贫困村党支部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在解决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同时实现稳定长效增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善村、湖岭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从2016年的0.5万元、4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11.2万元、12.03万元。

  强化“造血能力”

  发展产业是拔穷根的根本之策,也是奔小康的长久之计。五年来,中山各对口帮扶单位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依托和发掘潮州地方特色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坚持特色、精品、生态无公害理念,稳步推进扶贫产业项目落地,增强“造血”能力。在“产业扶贫支撑高质量脱贫”理念的引领下,38个贫困村农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濒临消失到重新焕发生机,贫困户从不愿意参与到积极主动扩大种养规模,南药溪黄草、佛手果、单丛茶、潮州柑、狮头鹅等具有潮州特色的农业产业已经在贫困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批批扶贫产品不断销往周边各地。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项目示范基地和特色品牌,如投入200万元建设的五祉村单丛茶种植项目、投入100万元建设的饶中村枕头岽生态茶园项目、投入160万元建设的溪黄草种植项目、投入120万元建设的顶厝村生态旅游项目,以及归湖镇铺头村佛手果项目、归湖镇橄榄产业项目等,均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在发展“公司+基地+贫困户(农户)”产业模式方面,仅2019年,我市就新增农业类产业项目18个,如中山驻县工作组统筹组织联饶、浮山等6个镇8个村工作队实施“抱团开发”,联合开展南药溪黄草种植项目,首期规划种植约370亩,二、三期开发完成后可达600多亩。该项目普遍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贫困户无须承担风险,村集体收取固定土地租金,并按每年收成分成,市场预期良好。

  探索农旅融合

  旅游帮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潮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中山对口帮扶的38个贫困村中,潮安区狮峰村等获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称号,饶平县英粉村获“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称号。

  中山扶贫工作队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充分利用贫困村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乡村民俗文化,积极探索“景区带村”农旅融合旅游扶贫模式,让农村变景区、农民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努力破解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难题。如狮峰村将乡村历史文化融入“一湖一轴多节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中,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推进白鹭湖农业综合项目,努力培育狮峰村莲花文化节庆品牌,着力打造集淡水鱼养殖、观光旅游、农家乐、文化欣赏等于一体农旅相融合的扶贫新模式,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30万元,新增贫困户就业岗位8个。在2019年6月至10月莲花文化旅游节期间,游客超过30万人次,60亩池塘出产的0.75万公斤莲子全部售罄,销售额达30余万元。

  又如英粉村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整体规划,确立了“一轴、一水、四组团”的美丽新农村建设大概念,围绕“一带一路一花园”的景观规划,积极建设“百亩花田”示范性景观工程,通过四季花木、步行栈道和观景台等三方面建设,成为远近知名的网红村,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中山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协调引入观光采摘产业,在沿河地带种植观光采摘葡萄园,让游客游览美景的同时能够品味当地特色美食。村内还增设了英粉村特色农特产商店、游乐购网上商城及微信微商网店,带动村内蜂蜜、大米等特色生态农产品销售,通过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消费渠道,将人气转换成财气,充分发挥旅游的经济带动作用,英粉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大幅提增,由2016年的4.5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6.25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文旅融合、景区带村,饶平县樟溪镇英粉村、东山镇东明村,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文祠镇赤水村等一批贫困村,由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旅游网红村,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够将人气换成财气,绿水青山也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得到大幅提增,脱贫攻坚结出了丰硕成果。